成长中心
首页
平台公告
规则中心
学习中心
社区交流
公众号里的故事小店:槽边往事
微信小店运营团队2025-05-14

课代表说好多期了,我们反复在提一件事:内容为王

在微信小店,好产品需要好内容,好产品就是好内容。在这样的标准之下,我们有一批老朋友似乎具有天生优势——公众号的原创作者们。笔杆子握得牢靠,加上和多年老粉之间的信任默契,做货品推荐应该不算难事。

事实验证了我们的想象,上一个春节我们发现了一家由公众号创作者经营的,朴实但有故事的小店:槽边往事

这家店的主理人就是和菜头,一个从上世纪的BBS写到本世纪的微信公众号的创作者。他希望把自己欣赏、品尝过的好物,分享给读者们。

他说

信任是最珍贵的资源

当读者转换为消费者,交易关系意味着“你在赚我的钱”,这是对个人品牌的某种消耗。尤其是对那些从未通过文章接广带货的个人公众号而言,突然有一天开始卖货,这样的转变需要一些决心。

“我尽量活成我自己的样子,就会有读者喜欢这样的一个人,建立起一种信任。” 和菜头自己在十余年的写作与互动中,总结出了自己的解法,“长期关系里最重要的是‘这个人是可信任的’”,当信任建立起来,卖什么商品、怎么卖甚至都不重要了。

因此他的小店颇有道家风范,商品就简单的放置在那,不做软广不做直播引流,粉丝凭借信任购买,如果觉得好,就会再推荐给朋友。

和菜头出生在昆明,文章内容常与家乡有关。因此在槽边往事公众号的评论区里,云南也是高频词:有人讨论昆明菜市场的菌子时令,有人请教石屏豆腐究竟哪里正宗。这种地域印记最终具象化为商品。

这还真不是“广告软文”,只是被真实的生活打动,是对用户决策能力的尊重,更是对小店 “信任交易” 的诠释。

从公众号支持嵌入商品链接开始,他就上架了鲜花饼、油鸡枞还有松茸等云南特产。读者们每年都等着松茸季的产品故事,这一年云南高原上的雨水、阳光是否充足,松茸们的采摘收获是否顺利,和菜头都写得详细,即便是这样高客单价的产品也积累了不少的复购。

他说

敏感的人要做慢生意

公众号作者本人就是店铺的掌柜,群聊、朋友圈就是他们的柜台,这是微信的“小店”。

和许多写作者相似,和菜头评价自己是一个敏感的人,这带来的坏处是挑剔,而好处是能更敏锐地抓住产品优点,掌柜的本人就是小店的灵魂。

比如,他总结自己的选品标准时,很强调 “自己用过” 的重要性。团队每年都在云南各处收集新鲜食物,他一一试用后再选择出口味、价格、供应都合适的,再寄送给老用户们测试。

即便有了自己的主观判断与老用户的积极反馈,产品上架后也有测试期。头一个月的销量与复购率足够证明用户喜欢,这样的产品才能活得下来。

再比如,在微信送礼功能刚刚内测时,和菜头就一力催促团队探索,他的判断是,“这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任务,而是必须要做的事情。” 送礼功能天然的社交属性与微信十分契合,他甚至觉得,这是只有在微信生态内才能做成的事。

很快判断得到验证,春节期间推出的“聊寄一枝春”云南腊梅礼盒,主打“把春天寄给你”,将南方温暖的春意送到寒冷北方,借此获得了去年同期的80倍的销量。

“对于我这样的中小型卖家来说,基于‘社交’ 的交易可能是最合适的。它完全利用人际关系和信任背书,让产品自己去跑,那就有可能通过口碑传播变成一个长链,通过人际传播扩散到我原来接触不到的新客户那里去。”

他说

生意最终扎根生活

采访将结束时,和菜头谈起自己爱去的一家昆明小店,店家卖的酱牛肉是他心头好,想买一些送给朋友。但这样的线下小店还没有能力经营线上,显然也不知 “送礼” 功能。诸如此类散落在线下的需求还有很多,都能继续探索。

对他而言,直播带货、AI写作的冲击,似乎都不构成焦虑。找到自己的独特性与能力的边界,是更重要的。在思考清楚这一点后,许多事情都会变得简单。在创作上他书写自己的思考、感受,并称之为“记录”而非“文学”,塑造他与读者共同的记忆。

或许这就是他对自己生意的理解,像种树一样培育信任。让商品生长在真实的生活里,才是对抗时间的最优解。

他说
信任是最珍贵的资源
他说
敏感的人要做慢生意
他说
生意最终扎根生活
Copyright © 2018-2025 Tencent. All Rights Reserved.